Copyright © 2019.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:京伦科技
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7-8楼 鄂ICP备19029829号
邮政编码:430061电话(传真):027-88212781公司邮箱:hbslyjt@163.com
如今,借助农产品追溯体系可以查到很多食材的“来龙去脉”,这让我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大的信心。不过你可能并不了解,农产品从田头安全抵达餐桌,其中涉及更多科技成果的保驾护航。下面,由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们为大家“扫描”最新科研体系中一袋大米的“一生”。
生产地: 一块装有摄像头的农田
一袋大米,不仅可以溯源到产地,甚至可以看到它“出生”那块田的照片与视频!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专家、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毛波介绍,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追溯管理系统的集成,我省部分水稻已经实现全程可视化溯源,装在农田、粮库、加工厂和销售点的摄像头,可以取代手工记录,保证数据真实无法更改。相关管理企业登录系统后,可以查看监管整个生产流程。
那么,我们普通消费者是否也能查看这些信息呢?毛波告诉记者,目前实现了全程可视化追溯的大多是一些高端品牌大米,这种大米,消费者只要扫扫二维码,就能获得它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部信息。而我们从超市购买的普通袋装大米,很多也能在农业部的溯源监管平台上查到产地等信息。
“寄宿点”:环境“比人住得还好”
收割的水稻送到仓库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?不是的,发霉、虫蛀等都是粮食储存过程面临的难题。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丁超博士介绍,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,他们团队通过系统分析粮食储运过程中潜在的不利因素,提出了相应的通风、熏蒸、除虫等解决方案,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粮食的储藏周期。
丁超举例,目前中储粮南京分公司在一些粮库应用了他们的解决方案,采用优化的杀虫技术,能有效解决害虫抗性问题。同时,粮库内利用冷却机和空调保证低温、准低温状态,粮食的储存环境甚至“比人住得还好”,质量安全控制变得更容易。
“后勤保卫”:能预警风险的大数据平台
要做到防患于未然,或者最小化损失,就要求在第一时间甚至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粮食质量问题进行预警。为此,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的科研人员利用数据交叉、学科融合的特点,开发了粮食质量分析大数据平台,利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,实现对粮食环境监控与溯源信息进行深度分析,并自动在专家经验基础上做出判断预测,为行业提供咨询与预警服务。
(江苏科技报)